前几天我去菜市买菜,发生了一件事:西兰花六块五一斤,我买了九块六,然后我丢给老板一张十块就走了(希望我妈不会看到这句)。买菜回家的路上,因为刚刚这四毛钱,我陷入了关于“小费”的思考:“人真奇怪,我既热衷抢大大小小的微信红包(就算抢到五毛也很开心的样子),又爱四舍五入主动给小费,所以我到底在不在乎这几毛钱呢?”
注意我的关键词:主动。强调“主动”二字是因为,很多中国人给小费,是因为有些场合拉不下面子,不得不给,而不是他们主动想给的。中国是一个没有给小费习惯的国家,我们本就没有这种文化,如果不是做足旅游目的地的功课或经常出国,相信很多人也不会知道隔壁的泰国,在小费文化方面竟与我们不同。(泰国之所以有小费文化,估计也是旅游服务业发达、西方游客居多引领的。 )
这就导致了我们潜意识里认为“小费”是一项多余的收费,要么不给,要么给得不情不愿,要么觉得自己给了就很了不起。能点开这篇文章的人,至少对这个话题还是感兴趣的,不妨随手投个票吧。
我总结了以下几点,欢迎大家补充。1. 除非某些场合硬性要求,否则消费应遵循“自愿原则”。有些高级餐厅的账单上是已经自动添加了服务费这一项的,在这种情况下,可以不给。但你若觉得本次消费让你很满意,你可以再面对面打赏专注你这桌的服务员。反之,也不必因为没给小费就心里过意不去。
2. 给小费的人并没有比不给小费的人高级。有次和朋友去按摩,我给了我的按摩师50泰铢小费,他没给,原因是他的按摩师全程心不在焉,整个服务过程让他觉得其敷衍了事和懒散无比。两人同时来按摩,一个按摩师有小费,另一个没有,这就有点尴尬了。
第二次再来这家店按摩,看得出按摩师对我笑脸相迎,但对待之前没给小费的朋友就有些冷脸,这让我觉得很不舒服。小费虽小,但也能从中看出一个人:是否见风使舵?是否会感恩?是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和时间?两人同时做一件事,为什么一个人有奖励,另一个人没有?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比抱怨更有效。
3. 小费应遵循“适度原则”,不要打肿脸充胖子,或者让现场太不体面或尴尬。经济能力一般的, 能主动给小费已经是特别尊重和体贴服务者的行为了,值得点赞。如果经济状况实在不乐观,给不起小费,也不应该被鄙视或批评,但至少应该真诚地跟服务人员道谢。
但总的来说,做人做事要体面,有些买卖,其价值是看不见的,仪式感这东西,一般都要花点钱。这个插个小八卦,据说之前卡塔尔某王子入住中国某酒店,金卡戴珊一家来泰国某海岛度假,他们给的小费就够服务员几个月工资了啊!那么问题来了:卡塔尔王子和金卡戴珊什么时候来清迈???
1. 小费给多少才是多?多少才是少?泰铢纸币面值分别有:20泰铢、50泰铢、100泰铢、500泰铢和1000泰铢,大约对应人民币的4元、10元、20元、100元、200元。土豪的世界我不懂啊,坊间流传小费在消费5%左右的比例,可以根据个人经济状况调整。这里要注意的是:小费不找零或不要全部给硬币。如果你想给服务员50泰铢小费,但身上最小的面额只有100泰铢,那就只能给100泰铢或不给了,千万不要说“我给你50泰铢做小费,你再找50泰铢回来给我。”
全部给人硬币也是很不礼貌的,会让人有种“你打发乞丐啊”的错觉。但不代表完全不能给硬币,注意纸币和硬币的比例就好(这里的硬币指10泰铢,不是1泰铢)。我很少面对面给服务员小费或往小费盒子里塞钱,我的方法是:在餐厅找零时,不拿零头(尤其是杂碎的硬币 ),找零都是整钱的话,就留下一两张零钱。
所以出去消费,记得身上带些零钱以备不时之需哦,如果你不想被迫tip100泰铢的话。不同的国家,不同的职业,有不同的小费标准,以下这个漫画是美国版:餐厅服务员小费占消费比例15%-20%,酒吧吧台是一杯酒1-2美元,酒店行李服务生是一个箱包1-2美元。
2. 一般在哪些场合必须给?例如:高级西餐厅/水疗/按摩/SPA,一对一导游/司机/翻译,一些服务比较细微、周到、专一、长久、固定的环境。以上环境里,出于礼仪和别人确实有花费时间和精力“照顾”你,所以给小费不光是彰显个人财务或礼貌,还是一种对服务人员工作质量的肯定。给的越多,说明你对他的服务越满意,这也从另一方面鼓励了从业人员更敬业和专业。
常在不同平台看到网友抱怨“XXX国家的签证官收小费”,TIMES君认为:公务人员私自收小费是一种很肮脏的行为,我不提倡以小费换速度这种扭曲的方式宠溺公务人员。所以他们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畴之内。最后,祝愿清迈TIMES的所有读者,都尽快具备自信地大声地说出“KEEP THE CHANGE”(不用找了)的能力!
推荐阅读: